孝,从爻从子。效也,子承爻也,善事父母也。顺於道,顺天之经;循於伦,循地之义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
孝,顺应天地万物变化、生生不息的规律,子女奉养父母,上一代和下一代和睦相处。
篆体“孝”,善事父母者。从老省,从子,子承老也。——《说文解字》
孝,就是孝顺父母,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。
孔子说“不读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《诗经》“蓼莪”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”
《诗经》中的这段话说父母养育我们,对我们的恩德极大,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。
可见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上下五千年,“孝”文化是一直都是人们所坚守的,直到现在我们也常说“百善孝为先”。
孔子身为万世师表,在教学育人的时候也经常提及“孝”,这从《论语》一书里面就可以看出来,《论语》二十篇当中,有大部分篇章中都谈到了“孝”。
《学而·第一》当中第二则就提到“有子曰:其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为人之本欤!”从这一则当中我们可以读出:“孝”为“仁”之本,是立国之基。
当然,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及其弟子还有过关于“孝”的专门讨论,《为政·第二》中:
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‘无违’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孟武伯问孝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子由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何以别乎?”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《论语》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则关于“孝”的是《里仁》里面的“子曰: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刚开始,是老师以他读《论语》的经历讲给我听的,直到我自己读《论语》的时候,再读到这句话,我才深刻体会到老师当时讲的意思,因为我能感受得到,这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。父母的年龄一天天的在增长,确实是高龄了,我们应该高兴,但是话又说回来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因此而恐慌。
清朝著作《围炉夜话》中也记载: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。 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。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应该常存仁孝之心,传承中华优良文化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发表评论